Tianzhu mountain Taoist medical & Martial arts Cultural association

天柱能子丹经太极十三式养生之道

天柱能子丹经太极十三式养生之道

丹经太极是能子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主要是汲水降火,引火归元,平衡阴阳,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

丹经太极是动中求静的一套修炼内丹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最佳修行方式,解决传统修练内丹入门练静,多是练出偏差而走火。

天柱能子丹经太极十三式,是套动功内丹练习方法,看似在练拳,其实在练动中入静的金丹练习方法,练习时气通全身,气感强大,自然进入天人合一无拳无我的状态,真正进入状态后,周边人的身体多会感受到能量热感,身体也随着练习者发热起来,练习者更能感受到与无地间无穷无尽的能量融合为一体,妙不可言。

  天柱能子丹经太极13式名称:

1、混元一炁          

2、引火归元        

3、阴阳互动  

4、河车搬运          

5、运转金丹        

6、黄老传道  

7、天师伏魔          

8、左慈驾鹤        

9、三丰点化  

10、能子敬天        

11、三光聚顶        

12、五气归元

13、万法归宗

天柱山道家文化简介

安徽潜山市境的天柱山,自然风光神秀,奇绝瑰丽,山中云蒸雾绕,峰壑烟霞迷离,溪谷霭雾升腾,为天柱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历代道徒释子都将这里视为风水宝地。公元前 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历代均有加封,备受世人仰慕。

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以天柱山为核心的皖江丹道学术传统,自周秦时代起已延续千年。至唐宋时期,天柱山道业兴盛,成为天下闻名的洞天福地,天柱山成了历代仙家羽客精思修真、采集灵药炼制仙丹的灵山妙境,仅天柱山风景区范围内的 42座山峰中,以道家羽纱命名的山峰就有 21座。宋以后,天柱山道场日趋衰败,虽时有重修之举,已不复往日旧景。不过失去了皇家及大德高道的关注,天柱山则复归清净桃源之境。

明、清两代《潜山县志》,和《潜山县志》(1993年版)记载,天柱山有“老子说经台”,商汤时,老子曾化名“锡则子”,在天柱山“说长生之经”。

老子被称为中国道祖,其著作《道德经》堪称万经之王,万经之首。汤王曾在天柱山跟随老子学习《长生经》,而《长生经》在《道德经》之前存在。对现在中医保健、预防医学、养生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之后的庄子,亦隐居天潜山,修炼“二禽戏”,创作了《大宗师》。华佗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了五禽戏,也就是说,天柱山孕育了道医、武术,天柱山是中国道医、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是二禽戏的故乡。

而天柱山一带有老子最直接的学生包括:文子、李翼、徐甲、匡续、匡裕(匡氏七兄弟)等人。而随后的赤松子、庄子、左慈、葛玄、于吉、郑思远、葛洪、魏华存、司马承祯、陶弘景、李白、闾丘方远等人,也多与天柱山有关,他们先后在天柱山修炼。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能子先生在国际窗口香港创立《天柱山道医武文化协会》为唤醒从明清代至今沉睡已久的天柱道教文化走向国际做点落实的事。